图片
国学经典,共学勉之
图片
《了凡四训·改过之法》节选中的几句,既是儒释道智慧的融汇,又是穿透心性的镜光,能在平静中刺透人心。
读来如灯照幽径,使人顿觉:过失非他人加之,祸福皆缘于心;念头一起,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
图片
图片
01. 过有千端,惟心所造;吾心不动,过安从生?释义:
过错看似千头万绪,其实皆由内心生起;若内心沉稳不动,过错又从何而来呢?
心得感悟:
人常以为过错来自外在:他人言语、时运不济、命途多舛。
但真的是这样吗?怒从心起,贪由念生,世间无数“过”,其实都悄悄地发源于心底的一丝动念。
想得到更多、怕失去太快、计较输赢时多、宽容放下时少。不是世道复杂,是内心波动太多。
曾读《传习录》有言:“心静则万物静。”若真能在纷扰中守住一念安定,不急不怒,不妄不执,那些原本可能演变成“错”的情境,或许也能悄然化解。
真正的修行,不是避开世界,而是面对世界时,内心不起波澜。
问自己:那些悔恨之事,若当时心不动,是否本可避免?
02. 今欲获福而远祸,未论行善,先须改过。
释义:
若想获得福报、远离祸患,还不必急于行善,首要是改正已有的过错。
心得感悟:
很多人热衷于积德行善,却忽略了心中藏着的“旧账”。一个杯子若装满污水,再倒再多清泉,也终究浑浊。
若求福避祸,仅靠行善,反而像是在错误的地基上建楼,再高也易倾。
改过不是否定自己,而是承认人非圣贤,有误、有偏、有私心,这正是为人最真实的面貌。庄子说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。”
知错不惧,知而不改,才是真祸。很多时候,不是行善无效,而是过失未除,祸福之门未换钥匙。
修行起点,不在庙堂,不在布施,而在自我解剖的勇气。在一念改过之间,福气也许就悄然转身了。
03. 以其得之则圣贤,失之则禽兽耳。
释义:
掌握得好,则能成为圣贤;若失去自我约束,则堕为禽兽,毫无分别。
心得感悟:
人的高贵,从不在出身地位,而在“守”。守住理性、守住底线、守住自省。
有些人外表光鲜,内里却被欲望牵着鼻走;也有人身处暗角,却不弃正念,不伤人利己。
孟子说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”,那点差别,恰恰是——知错而改,知止而返。
贪婪不止、嗔恨难消、妄念纷飞时,人与兽的界线也许只是纸一般薄。社会喧嚣、人情变幻,真正让人不堕的,不是外在规矩,而是内心有尺。
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:往上一步是圣,退一步为愚。问自己:今日的念头,是靠近“贤”,还是滑向“兽”?
04. 福之将至,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。
释义:
福气将临时,从人的善行中早已有迹可循。
心得感悟:
福,不是突如其来的奖赏,而是日积月累的回音。
看一个人是否有“福”,不在于他拥有多少,而在于他在无声处的善意——言语有温度,处事有分寸,待人不存算计,心底不藏毒瘤。
古人讲“福地福人居”,其实“福人”才是关键。他心中有光,自然吸引光明。
他眼中有善,自然走向圆满。他或许无名无位,但总有一天,会被时间温柔对待。
一个人之善,是福报的“签收前兆”。问自己:这段时间的心与行,是迎福,还是拒福?
图片
05. 但尘世无常,肉身易殒,一息不属,欲改无由矣。
释义:
人生无常,身体脆弱,一旦断气,哪还有机会悔改呢?
心得感悟:
人最常犯的错,就是以为“还有时间”。等有空、等退休、等一切安定再说……但命运未必等人,一息不来,万事皆休。
曾看一位老者写信道歉,信未寄出,人却走了。遗憾不是错本身,而是错未改。
《金刚经》说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。一切来得快,也散得快,唯有觉悟与修正之心,能在这片刻中定住命运之舵。
改过不是苦行,不是自责,而是把握当下还能改的勇气。此刻尚在,便有机会。
问自己:还有什么执念未放?还有哪段错路未回?若不趁现在,又要等到何时?
结语
《了凡四训》虽出于明代,却道出了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的人生真相。祸福无门,惟人自招;起心动念,皆关命数。
真正的“命运”,不是生辰八字,不是星象风水,而是每个“起念”的方向。是向下的沉溺,还是向上的悔改。
人生如逆旅,醒来已半程。所幸,今日尚在。若愿一念悔过,则前路皆可修。问世间命运如何塑造?不在天、不在人,只在你心。
与君共勉。
#国学经典#国学#经典诗歌#名人名言·End·点个关注
图片
再走吧
别忘了点分享、收藏、在看、点赞哦!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直接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