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上,您不能去啊!”这位相士恳切地跪在皇帝面前,阻止他出宫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为何这名相士要拦住一心要离宫的皇帝?然而,皇帝不但没有听从相士的劝告,反而愤怒地回了一句:“我回宫后必杀了你。”尽管如此,相士依然未能阻止皇帝的决定,最终,杨坚,隋朝的开国皇帝,执意出宫。
这位相士究竟是谁呢?他预见的未来到底准不准确?果真如他所言,杨坚再也没能回来吗?
杨坚,隋朝的开国皇帝,统治时期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,统一了整个天下。然而,他的皇位并非通过正当继承,而是通过篡位而来。杨坚出生于关中的高门大户——弘农杨氏家族,正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。杨家的祖辈大多身居高位,为官吏,显赫一时。
展开剩余85%杨坚的父亲,杨忠,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重要支持者,曾在关西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,官至柱国、大司空。在杨忠去世后,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,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之后。然而,纵使身为帝王之后,杨坚也常常有着“伴君如伴虎”的不安,深知在宫廷中,位置高的同时也意味着危险重重。齐王宇文宪便早就看出杨坚并非甘于屈居下位之人,于是提出要除掉杨坚,以防日后事端。然而,宇文邕对是否要动手并没有立即下决心。
在宇文邕举棋不定时,他请来了知名的相士钱伯下大夫来为杨坚看相。钱伯虽然洞察到杨坚的非凡气质,但却巧妙地为自己留了后路。他假意称赞杨坚,说:“此人虽有贵气,未必会富贵一生,只是适合做大将军。”此话一出,杨坚便暂时躲过了杀身之祸。宇文邕因此放下了戒心,但内心的不安依然没有完全消散。
不久后,宇文邕秘密召来相士赵昭,为杨坚再看相。赵昭与杨坚有着深厚的情谊,他知道若自己透露不利的预言,皇帝必定会陷入危机。于是,他仔细观察杨坚的面相后,对宇文邕说道:“杨坚的相貌并无异象,定不会大富大贵,最多也只是做个大将军而已。”赵昭的话似乎平淡无奇,然而却再次救了杨坚一命。
尽管赵昭为杨坚辩护,宫中还是传来了另一种声音——内侍王轨向宇文邕报告,称杨坚有反叛的征兆。对于这一报告,宇文邕却并未过多在意,反而冷冷地回应:“即便杨坚真要反叛,那也是天命不可避免。”于是,杨坚再次化险为夷。随着宇文邕去世,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继位,而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。与此同时,杨坚也被升任为大司马、柱国大将军。
尽管宇文赟对杨坚心存疑虑,认为他迟早会叛变,但始终未能找到确凿证据。为了让宇文赟放心,杨坚请求调任亳州总管,远离朝廷。宇文赟开始放松警惕,也因为沉迷声色犬马、荒废朝政,将大权交给了杨坚,自己则开始享乐生活。
然而,正是在这个时刻,杨坚开始暗中积蓄力量,逐渐掌控大权。当时机成熟,杨坚发动政变,逼迫年仅九岁的周静帝禅让,正式建立了隋朝。之后,他统一了全国,推动“开皇之治”,使得国家在短短数年内政通人和,百废待兴,社会繁荣。
然而,到了晚年,杨坚的性格发生了变化。他变得异常猜疑,沉迷享乐,对权力欲望愈加强烈,同时对忠臣也越来越不信任,最终致使许多忠良之臣遭遇不幸。而在公元604年,杨坚的一次选择,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当时,杨坚准备到仁寿宫避暑,结果相士卢太翼出面劝阻,称如果皇帝非要前往,恐怕会遇到不测。卢太翼是当时声名赫赫的相士,以精准的预言闻名,许多皇帝都极为敬重他。面对卢太翼的劝告,杨坚的怒气顿时爆发,直言:“等我回宫后,定杀了你。”然而,卢太翼依然冷静地回应:“您此行,可能再也无法回来了。”
杨坚的愤怒未曾停歇,反而将卢太翼囚禁在监牢中。没过多久,卢太翼的预言果真成真。杨坚在仁寿宫身心逐渐感到不适,临终时,他才真切地意识到卢太翼的警告并非虚言。临终前,他召来儿子杨广,叮嘱道:“将卢太翼放出来,他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,要重用他。”
杨坚死后,杨广即位为隋炀帝,并照顾了卢太翼,将他从囚禁中释放,并委以重任。当时,汉王杨谅策划叛乱,隋炀帝便向卢太翼请教,卢太翼应验了天象的变化,预言杨谅的反叛注定失败,不久后,杨谅果真败北。隋炀帝进一步深感卢太翼的精准神算,给予他丰厚的赏赐。卢太翼在后来的战事中屡屡预测准确,屡获帝王的重用。
卢太翼年轻时便极具聪慧,学识渊博,经常能一眼看穿书中的奥妙。他在道教和佛教的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,尤其是在占卜之术上,常常以不凡的能力预见未来。他早年隐居在白鹿山,后因声名远扬,移居五台山。甚至连皇太子杨勇都曾请他算命,预测其能否继位。卢太翼早就知晓杨勇不能继位,但出于无奈,还是入朝为官。尽管杨勇最终被废除,卢太翼依然没有受到处置,杨坚最终也因爱惜其才华,没让他丧命。
然而,命运的安排始终无法预料,卢太翼无论如何预见,始终未能阻止杨坚的死运,而在他死后,许多帝王纷纷向卢太翼求助,依赖他的神算,成为宫廷中的重要人物。
相士的命运与皇帝的关系,如同一场冥冥之中的博弈。虽然占卜之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,但许多皇帝依旧深信不疑,他们信赖相士们的言辞,往往将其作为政治决策的依据,带有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直接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