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嘉王细奴罗(601年—674年)
南诏的首任君主,又叫独罗、独罗消、细奴阿逻,是彝族人,庞迦独的儿子。唐太宗贞观初年,为避哀牢王的妒恨,跟着父母从哀牢山迁到了蒙舍川(现巍山),开始务农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649年),白子国王张乐进请求禅让,他就在那时建立了大蒙国,自称奇嘉王,把都城安置在巄屿图山,从此南诏开始了统治。到了唐高宗时期,细奴罗多次派使者去朝贡,和唐朝保持了友好合作的关系。
逻盛(635年-712年)
蒙舍诏的第二代诏,也叫逻盛炎、阿罗卓,是乌蛮族细奴逻的儿子。
在永徽五年(654年),蒙巂诏对蒙舍诏发起了攻击,细奴逻派子逻盛前去唐朝请求保护;这时,姚州总管李义前去支援,进行了救援行动。
到674年,细奴逻去世,逻盛接了位子。
逻盛屡次前往唐朝拜见,到了712年,他在长安会见时生病去世。
炎阁(不详-712年)
蒙舍诏的第三代皇帝,是逻盛炎(逻盛)的儿子。
到了712年,逻盛炎去长安拜见唐朝皇帝,不料在那时病逝。炎阁就接了皇位,不过也没干多久就去世了,他的弟弟盛逻皮随后又登上了皇位。
盛逻皮,生于673年,直到728年去世。
蒙舍诏的第四代称呼,是盛罗卓,也叫逻盛,是逻盛的次子。
712年,逻盛到唐朝去,一路走到长安,最后病死在那里。他的大儿子炎阁继了他的位,但也在当年去世了。炎阁的弟弟盛逻皮接了王位。
728年,盛逻皮去世了,他的儿子皮逻阁接管了王位。
皮逻阁(公元697年—748年)
南诏第五代王,也叫魁乐觉、卓罗纪、蒙归义,是盛逻皮的儿子。据胡蔚写的《南诏野史》记载,他在唐朝开元十六年(公元728年)登基,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去世,执政时间差不多二十年。
皮逻阁在位的那段时间里,得到了唐王朝的帮扶,成功吞并了其他五个诏国,把洱海一带全部归到南诏管辖范围内,还把都城从巍山迁到了大理,那时叫太和城。
在开元二十六年(公元738年),他们带着贡品进京朝贺,被唐玄宗厚待,封为“特进云南王、越国公、开府仪同三司”。接着又加封“上柱国”,还赐予“龟兹乐一部”以及金佛像等珍宝。
阁罗凤(712年-779年)
南诏的第六代君主,也有人叫觉乐凤、罗纪赋,他的父亲皮逻阁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了六诏,并被唐朝封为云南王。
748年,皮逻阁去世,阁罗凤继位,袭封。这位炎阁养子,父亲去世后,便与二弟诚节(也叫成节)争夺王位,最终胜出,把诚节流放了。在他父亲还在世的时候,他就已经参与了平定六诏的行动。即位之后,他继续扩展势力,消灭了东方的东爨、西爨,逐渐掌控了滇东地区。
大历十四年(779年),阁罗凤去世,他的儿子凤迦异早已夭折,于是由他的孙子异牟寻继承王位。
异牟寻(754年-808年)
南诏的第七代君主,阁罗凤的孙子,凤伽异的儿子。
779年,阁罗凤去世,异牟寻就师。
808年去世,谥号孝恒王,他的儿子寻阁劝出面拥立。
寻阁劝(778年-809年)
南诏第八代皇帝,执政时间是从808年到809年,也有人叫他寻梦凑、新觉劝、寻务券、恩撮恩劝,是异牟寻的儿子,属于乌蛮族。
在808年,异牟寻去世,寻阁劝继位。他自称骠信(也就是君主的称号)。当年在位一年后去世,谥号孝惠王,长子劝龙晟接上了皇位。
劝龙晟,出生于798年,去世于816年。
南诏第九代皇帝,也有人叫龙盛,另有恩劝仲玉的称呼,是寻阁劝的儿子。
他在808年登基,816年被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暗算杀害。
劝劝利晟(802年—823年)
南诏的第十位国王,也有人叫他劝利,另外还叫仲玉撮丰,实际上是寻阁劝的儿子,劝龙晟的弟弟。
816年,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把劝龙晟给杀了,然后扶持劝利晟登基,整个政权都握在王嵯巅手里。
823年,23岁的劝利晟去世,他的弟弟劝丰祐继位了。
晟丰祐
南诏的第十一代皇帝,也有人叫他劝丰祐或丰祐。乌蛮部族,姓蒙,属于蒙氏家族。劝丰祐是劝利晟的儿子(有说法称他是寻阁劝的儿子,也有人说是劝利晟的弟弟)。史书上记载他叫果敢,擅长安抚民众。
长庆三年(823年,另一说是长庆四年),劝利晟去世,改由他继位。穆宗派京兆少尹韦审规身带节符,封封云南王。丰祐派使者洪成酋、赵龙些、杨定奇进见天子表示感谢。这一年,改元为保和,没过多久又改换成天启。
宝历元年(825年),崇圣寺完成了修缮,重修工作结束。这座寺庙,位于现在大理旧县城西北的点苍山第一峰下。
大和三年(829年),因为西川节度使杜元颖的欺压,趁唐障候弛沓失守之际,派王嵯巅率兵攻占蜀地,攻占了巂、戎、邛三州,深入成都外围,掠走大量经书、玉帛,以及子女和百工,人数达数万。此后,南诏开始专注于工艺与文化的学习,技艺逐渐赶上中原。
五年(831年),将从西川掠走的4000名民众归还给节度使李德裕。
第二年,出兵骠国(现缅甸),掳走三千百姓,迁往拓东城(今昆明市)。
大中十二年(858),因为安南经略使(也有人写都护)李琢贪婪作恶、盘剥百姓,派段酋迁攻占安南都护府,还让段宗榜去救缅。
第二年,派兵攻占播州,命子祐世隆(酋龙)和王嵯巅在古宗迎战唐军,击退数万唐兵,还在界上立起铜柱。执政期间,他非常欣赏中原文化。这一年去世,谥号昭成王。
祐世隆
南诏的第十二代国王,也叫世隆或酋龙,是晟丰祐的儿子。
大中十三年(859年),他父亲去世后继位,当时因为名字里的“世”忌讳李世民,“隆”又忌讳李隆基,再加上对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待夷人的苛刻不满,跟唐朝关系逐渐紧张,于是他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“大礼”,年号为建极。不久,他率军进攻播州,顺利攻占。
咸通二年(861),派兵去攻打安南,又进攻邕管,负责经略的使节李弘源逃到了峦州。到三年时,他率军去攻占蜀地,拿下了万寿寺的石佛,然后撤回。四年,他又开始用兵西川地区。五年,安南的邕管被攻陷。六年,他占领了嶲州。七年,再次去攻打安南,可惜被岭南西道节度使高骈打败了。
十年(869),派使者去朝廷,感谢释董成之被囚,归还了之前掠夺的成都人口3000。没多久,又以使者被杀为借口,重新带领军队攻打唐军,以5万大军侵占嶲州,攻破青溪关,击败犍为,拿下嘉州。十一年,攻取黎州,围困雅州,又攻打眉州,进攻邛州,并围困成都。西川节度使卢耽坚守不退,杀掉内奸李自孝,还焚烧鹅车,用铁液灌入笼中,将城上铁笼点燃千炬。双方多次激烈苦战,途中在毗桥、沱江、升迁梁等地交战,世隆被打败,不得不退回。十二年,开始修建鄯阐王宫。
十四年(873),再次进攻西川,攻占黎州,攻取雅州附近的薄雅州,还击败了定边军。
乾符元年(874),再次攻占黎州,进入邛崃关,掠夺成都一带的地区。第二年,重新进攻雅州,但被四川节度使高骈击败,撤退回来。派人进京请求盟约。四年,重新攻打蜀地,途中败退时患上疽,最终在越嶲景净寺去世。谥号景庄皇帝。
他在位时,经常派兵出去打仗,好几次攻占唐蜀地区,结果国内的青壮年损失惨重,伤亡很厉害,财政也快耗光了,国家的实力逐渐变弱。
隆舜(861——897)
南诏的第十三代君主,也是第二任皇帝,一说叫做法,南诏景庄帝世隆的儿子。
隆舜生活奢华放纵,弄得朝政败坏,国家的实力也跟着衰败了。
乾宁四年(897年),南诏的清平官郑买嗣派人暗算,结果把隆舜给杀了,年纪当时是36岁,那会儿谥号是圣明文武皇帝(也有人说是宣武皇帝),他的儿子舜化贞就接了皇位。
舜化贞(878年—902年)
南诏的最后一位皇帝,叫爸佑阿隆,也是隆舜的儿子,曾用年号中兴。
在嵯耶九年(897年),清平官郑买嗣策划让南诏皇帝隆舜的忠臣杨登在善阐城刺杀了隆舜,接着郑买嗣便扶持舜化贞成为傀儡皇帝,同年还定了年号叫中兴。
舜化贞登基以后,派使者去长安求婚,想借助唐朝的力量来牵制郑买嗣。可唐朝的摄政王朱温觉得郑买嗣肯定会废掉皇帝自己立新君,就果断拒绝了。
中兴五年(901年),舜化贞派亲信随从带着秘密信件跑去缅甸,要他们出兵除掉那些坏蛋。缅甸国王感念舜化贞帮他复国的恩情,就调集了三万精锐军队,连续几天练兵,打算对郑买嗣发动进攻。
到明年(902年),缅甸军队还没出发,舜化贞就突然暴病身亡,年仅二十五。舜化贞死后,郑买嗣把南诏的宗室共八百人都杀了,南诏就此灭亡。
直接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