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新成出演了12部主角依旧没火起来,合作过胡歌、张译这些大腕,还是没啥水花,他这十年演艺生涯简直是“不红悖论”本尊。
他扮过校草,也挑战过天才、侠客这些截然不同的角色,演技这块常常能被圈里人夸上一句,可就差点运气,始终没遇上那个能带他彻底爆火的机会。
一直到2025年,《淬火年代》里那个留德博士柳钧突然走红,这才算是把“剧火人没火”的怪圈狠狠撕破了。
这部剧让他迎来了翻身的机会,主要还是角色贴合,演技撑得住,把人物那股韧劲儿和挣扎展现得恰到好处,观众一眼就能记住他。不光是剧本扎实,他在剧里的表现也非常自然,细节拿捏很到位,就像身边真实存在过的那种人,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。这下,“黄金配角”总算熬出来了。
这波迟来的爆火啊,到底背后埋着啥娱乐圈里的门道呢?
01
2017年他参演《你好,旧时光》算是出道打响了头阵,后面也接连在很多剧里担上了重要角色,可惜一直没火起来。
剧里林杨身穿校服,骑着单车的模样,操场上那段深情的告白,直接让他成了继刘昊然、吴磊之后,被大家热议的“国民校草”新面孔。
这一人物形象正好踩中青春剧粉丝心里的“理想男友”标准:
这角色不仅学习好,对感情也特别认真专情,就连他皱眉沉思的小动作都被大家截了图,变成了“学神表情包”。
可有趣的是,大家一提到“林杨”,就像默认了他只能演那种校园男神,给他加上了个看不见的限定。
《大宋少年志》里元仲辛这个角色,一出场就和林杨那种一对比,看着完全不是一路人。
一个是在汴京混日子的街头小子,专靠点小聪明糊口;一个是家里条件好得很,活脱脱的阳光帅哥。
仔细瞧瞧,这俩人身上都有那种藏不住的少年劲儿。
元仲辛那种拐弯抹角地在意赵简,跟林杨对余周周那直接了当的守护,其实都是青春剧里常见的“嘴上别扭、心里倒挺诚实”的爱情小把戏。
像元仲辛讲“我只交易”时嘴角忍不住翘起来的那一下,和林杨惹余周周不高兴后悄悄瞅她的小动作,都把少年的懵懂劲头表现得挺生动。
他们解开心结还用着青春剧里那套“先闹点误会,再慢慢和好”的老路数,怪不得被观众喊成“古装版林杨”。
到了2020年,这种形象刻板得更加突出。
《冰糖炖雪梨》里头,黎语冰总是用冰球赛场上的那股子聪明劲儿,借着各种战术把对棠雪的小心思给藏了起来。
《蜗牛与黄鹂鸟》里的李臻言,总爱用对音乐的那份执着,把小时候的伤痛紧紧包住。
《以家人之名》里的贺子秋,总是用他暖心的家庭智慧,把对亲情的渴望深埋心底。
这三个角色,虽说一个搞体育,一个玩艺术,一个扎根家庭,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高学历的气质和那种默不吭声的隐忍劲儿。
张新成在青春剧里演得挺出色,可就老是被定格在某种类型的形象,这对他来说一直是难以突破的坎。
2021年以后,他总算下定决心不再困在原来的路子,直接跟市场的成见杠上了。
02
在年代商战剧《光芒》里,他撇开“校草”这顶帽子,演了个从小学徒一路打拼成银行家的程亦治。
他把身体微微弯着、手上搓搓地哈着热气这些细节,给网友看得直夸,说是把那种街头小人物的生活气息都给演活了。
法庭上那场情绪一点点推高、爆发出来的戏,圈里人都觉得是他转型路上的关键标志。
无奈这部剧因为时代设定跟年轻人的口味有点不搭,豆瓣分数只拿了6.2分。
有些观众看完直说,“他把小人物的那股劲头演得太到位,遗憾剧集没火起来”。
紧跟着,他在悬疑剧《回廊亭》里大胆尝试新角色,扮演了性格复杂、善恶难辨的程成。
程成听说好友和挚爱接连离开人世那会儿,嘴角止不住地抽动,嗓子像是卡住了一样,说话都带着哭腔。接着,他猛地攥紧双手,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,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,全是难以言说的悲痛和强忍的情绪。
观众直呼:“他这会儿简直跟角色合二为一了。”
就因为剧本改编存在不少硬伤,导致口碑一下掉到了谷底,张新成那点儿演技上的闪光点也被纷乱的剧情争议给盖过去了。
紧接着,他在《天才基本法》里饰演数学鬼才裴之。
解题的时候眼神特别专注,瞳孔一下子聚到一块儿;遇到父亲,忍着情绪喉结不停地动,这些细节都成了短视频里的热门片段。
自己坐在钢琴前弹唱《玫瑰人生》的那段,被不少人夸成“多才多艺的演员”。
不少观众都说“他把天才的落寞劲儿演活了”,可双时空穿插这个设定,还是让剧的评价出现了两头倒的情况。
这些转型的尝试虽然没大红大紫,但他骨子里的不愿被定型的小心思还真是藏不住。
可等到他和胡歌、张译这些戏骨搭戏时,感觉挺合拍,只是角色都太中规中矩,观众印象不深。
《县委大院》里,他和胡歌搭档演职场菜鸟林志为,借助“搓手紧张”“眼睛发红”等小动作,把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部剧人物线挺多,他的出场分布在不同情节里,大家讨论的焦点基本上围绕着“胡歌演县委书记”这样的大热门,个人露脸的机会就没那么多了。
《三大队》里,张新成扮演的阿哲是程兵(张译扮演)在狱中的搭档,俩人一起联手追查犯罪分子。
他头一回和程兵聊的时候,眼神里不仅透出对这位前刑警队长的一股敬服劲儿,还掺杂着点身陷囹圄的茫然无措;
程兵在监狱里帮了他一把,那一瞬他眼里划过欣喜和感恩,接着整个人都流露出要紧紧跟着程兵混下去的劲头。
张译那种疯疯癫癫的表演直接成了电影的亮点,阿哲这角色的锋芒也就被压了下去,片子放映完事儿做调查,结果能记住张新成饰演角色名字的观众,屈指可数。
说起演技,他在《微暗之火》里扮演那个处处碰壁的主角,光靠一双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心碎,真是拿捏住了人物的多层情感和细致表演。
说到大家对他的熟悉程度,《以家人之名》和《冰糖炖雪梨》这几部火过的剧一直让他保持着人气,不过说白了,现在还少点像《狂飙》里的高启强那样能够让他真正大红大紫的角色。
他身上既有那股子青春少年的气息,又有很强的可变性,无奈赶上流量当道的年代,反倒让人觉得他少了点儿鲜明的特点,显得有些不上不下。
既不像流量小生那样能炒作热度,也还没彻底树立起“实力派演员”的印象。
要说换个思路想,这样平平稳稳的阶段,倒像是给他积攒后劲的好时机。
这段蛰伏期间积淀下来的底气,想不到在《淬火年代》里一下子全都释放了出来。
03
为了把留德博士柳钧这个角色演到位,张新成硬是提前三个月开始恶补德语,翻阅了不少机械制造相关的资料。拍“机床实验失败砸工具”那场戏,他也是来真的,工具甩出去,手掌直接弄成了淤青。
这么一份认真的劲头,把柳钧这个原本只是“学霸”意味的角色,变成了真正带着时代烙印的奋斗人物。
剧里,柳钧正被一群司机围在机场闹哄哄的,这会儿一抬眼,瞧见了前来接他的那位钱宏明。
靠着一抹不自然的笑容,还有和对方握手时那点点刻意拉开的距离,这份年头不见的尴尬跟生分,仿佛就这么自然流露出来,仿佛生活本身就是这样。
进了厂区,看到那片冷清的场地和年久失修的机器,他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设备,指尖都带着轻轻发抖,这种留学归来博士的抱负与当下实景的巨大反差,全写在脸上了。
他蹲在往外渗油的机床旁,手指沾到油渍时动作就顿住了,眼睛猛地一紧锁,那种全神贯注的劲头,直接把角色对技术的那股子天生敏锐劲儿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《淬火年代》之所以让张新成突然红起来,说到底,还是因为他这些年默默耕耘,终于在三个方面迎来了大跳跃。
形象这一块,张新成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台词,还有那机床玩得溜溜转的本事,硬是把“校园男神”的标签甩到一边,打磨出了一个专业范十足的“工科博士”。
柳钧在剧里用德语和国外助理交流技术细节时气定神闲,现场示范模具怎么改造时动作利落,这些小动作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。
题材方面,这部剧讲的是民营制造业打拼的故事,刚好贴合“大国智造”当下的热门话题。
柳钧决定砸钱从德国买设备,推动工厂升级,老爸质问他啥时候能回本,他毫不犹豫地回了句:“得放长远点看问题。”
这场戏让不少干工厂的人心头一震,大家纷纷表示:“这不就是咱中国制造的真实写照嘛!”
他跟市一机的汪总工因为技术走到一起,这段经历,把当年搞技术的人那股子踏实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有网友忍不住说:“流量剧满天飞的当下,总算有一部剧认真把制造业的拼搏讲出来啦。”
说到演技,张新成用丰富的细节,把那个年代技术人的生活劲头儿表现得十分生动,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性。
柳钧发现员工因为玩游戏惹出产品报废那会儿,张新成把情绪的变化表现得特别有条理,让人一看就懂他心里的那股无奈和怒气。
他当时先是一愣神,接着拳头攥得死紧,整个人都在抖,还真看得出来有多气,结果到最后,只是无力地松开手,声音低低地吩咐大家查查电脑上的游戏。这股忍着情绪的劲头,反而比大声吼出来还让人心里发酸。
还有一幕,他蹲在车间,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目不转睛地研究图纸,这画面把技术人对待工作的那股钻劲表现得特别真实。
不少人都感叹说:“这画面才是中国制造业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。”
从林杨到柳钧,张新成这十年的变化恰好证明了:
演员真想出圈,光有好剧本还不够,演技得顶得住,还得抓住时代的那波劲头。
张新成在《淬火年代》里演的柳钧,已经不是什么飘在空中的偶像形象,而是真刀真枪埋头努力的那类人。
能做到让角色跟时代步调一致,这种创作方式,才真算是他甩掉“剧红人不红”这个魔咒的门道。
结语
张新成这一路走来,就算主角演了12回,也跟着不少顶流前辈混过,要是没碰上跟当下情绪共鸣的角色,还真不容易大红大紫。
可他凭着这十年的演戏底子,碰上正午阳光这波现实题材,干脆把“柳钧”演成了进主流圈的敲门砖。
像这样多年默默努力,最终迎来爆发,可能比瞬间成名这种方式更让圈里人琢磨琢磨:
流量当道的年代,演员们还是得凭真本事和好作品,在这热闹的圈子里稳住脚跟。
直接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